3月1日上午,唐山市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唐山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来到新天地美域小区广场,开展唐山市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居民们认识海绵城市,爱护身边的海绵设施,积极参与全市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方式,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排放。唐山市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深入贯彻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理念,实现城市的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同步提高,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折页、现场咨询、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向现场居民群众普及海绵城市基本概念、发展进程及建设意义,科普了“灰绿结合”等海绵设施的相关知识,介绍了我市开展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情况及身边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经典案例——南湖及花海。
通过开展社区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对海绵城市的理论认识,倡导了海绵设施共建共享理念,营造了全民积极参与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氛围。
湘潭市全力推进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
计划到今年底,城市建成区32%以上面积达标
2月25日,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从市住建局获悉,湘潭市正全力推进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计划到今年底,城市建成区32%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要求。
怎么建
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是净化、美化城市的“面子”工程,更是改善城市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里子”工程。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湘潭市将建立源头管控、过程监管、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管理体系。在全市所有新、改(扩)建的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和绿地广场、城市水体修复项目中,通过应用“渗、滞、蓄、净、用、排”措施,全面落实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理念及指标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目标。
根据《湘潭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9-2035)》,湘潭市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规划范围包括雨湖区、岳塘区、湘潭经开区、湘潭高新区、岳塘经开区的建成区,面积约为230.54平方公里。按照行政分区、降水规律、地形地势特征、径流特征、自然水体特征和建筑密度等情况,以上区域被划分为39个排水分区,明确了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截至2021年底,经第三方评估单位评估,共有9个排水分区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达到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标准,达标面积为 58.89平方公里,占全部排水分区面积的25.54%。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湘潭市将建立“市级统筹、区级负责、部门配合、市场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海绵城市、污水处理、黑臭水治理、排水防涝、城市更新、城市生态修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协同推进。力争到2030年,实现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建设达标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80%的目标,达到国、省要求。